鸚鵡登陸 本港風雨將緩和

在上午 9 時,熱帶風暴鸚鵡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西約 230 公里,即在北緯 21.6 度,東經 112.1 度附近,預料以時速 22 公里向西北移動,並會在廣東西部陽江附近登陸。
 

 
在過去 12 小時,本港受到鸚鵡的強風圈影響,境內則受清勁東南風,其後轉吹南風。反映香港普遍風力的香港風力指數介乎時速 25-30 公里的強勁水平。受到鸚鵡外圍雨帶影響,本港過去 24 小時普遍錄得 10-15 mm 的雨量紀錄。
 

 

 
隨著鸚鵡登陸、減弱和遠離,預料本港的風力將在未來 12 小時減弱至清勁水平(境內普遍和緩,離岸及高地清勁風力)。受到海洋氣流影響,本港未來一兩日間中有雨。

黃蜂 VONGFONG (2001)

香港時間 北緯 東經 強度
(km/h)
等級 趨勢 位置
5 月 12 日
週二 20 時
11 N 129 E 66 熱帶風暴
5 月 13 日
週三 02 時
11.7 N 129 E 79 熱帶風暴 北 13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3 日
週三 08 時
11.9 N 128.8 E 90 強烈熱帶風暴 西北 5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3 日
週三 14 時
12 N 128.4 E 105 強烈熱帶風暴 西北偏西 8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3 日
週三 20 時
12.1 N 127.9 E 140 颱風 西 9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4 日
週四 02 時
12.2 N 127 E 162 颱風 西 16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4 日
週四 08 時
12.1 N 126.2 E 164 颱風 西 15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4 日
週四 14 時
12.2 N 125.3 E 171 颱風 西 16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4 日
週四 20 時
12.4 N 124.6 E 148 颱風 西北偏西 13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5 日
週五 02 時
12.6 N 123.6 E 129 颱風 西 19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5 日
週五 08 時
13.3 N 122.7 E 125 颱風 西北 21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5 日
週五 14 時
14.1 N 121.8 E 111 強烈熱帶風暴 西北 22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5 日
週五 20 時
14.9 N 121.3 E 102 強烈熱帶風暴 西北偏北 17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6 日
週六 02 時
16 N 120.8 E 83 熱帶風暴 西北偏北 22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6 日
週六 08 時
17.4 N 120.2 E 73 熱帶風暴 西北偏北 28 km/h
(共 6 小時)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6 日
週六 14 時
18.6 N 120.1 E 67 熱帶風暴 北 22 km/h
(共 6 小時)
南海北部
5 月 16 日
週六 20 時
19.2 N 120.3 E 64 熱帶風暴 東北偏北 12 km/h
(共 6 小時)
台灣附近海域
5 月 17 日
週日 02 時
19.6 N 120.4 E 57 熱帶低氣壓 東北偏北 8 km/h
(共 6 小時)
台灣附近海域
5 月 17 日
週日 08 時
19.9 N 120.3 E 53 熱帶低氣壓 西北偏北 6 km/h
(共 6 小時)
台灣附近海域

生命週期:108 小時 / 6 日
平均移動:時速 15 公里
最大強度:時速 171 公里 (颱風)
[Data source]

鸚鵡 NURI (2002)

香港時間 北緯 東經 強度
(km/h)
等級 趨勢 位置
6 月 12 日
週五 20 時
17.1 N 117.4 E 66 熱帶風暴
6 月 13 日
週六 02 時
17.5 N 116.5 E 69 熱帶風暴 西北偏西 18 km/h
(共 6 小時)
南海北部
6 月 13 日
週六 08 時
18.5 N 115.8 E 72 熱帶風暴 西北 22 km/h
(共 6 小時)
南海北部
6 月 13 日
週六 14 時
19.5 N 115.2 E 75 熱帶風暴 西北偏北 21 km/h
(共 6 小時)
南海北部
6 月 13 日
週六 20 時
20.2 N 114.3 E 75 熱帶風暴 西北 20 km/h
(共 6 小時)
華南沿岸
6 月 14 日
週日 02 時
20.7 N 113.3 E 72 熱帶風暴 西北偏西 20 km/h
(共 6 小時)
華南沿岸
6 月 14 日
週日 08 時
21.6 N 112.3 E 66 熱帶風暴 西北 24 km/h
(共 6 小時)
華南沿岸

生命週期:36 小時 / 3 日
平均移動:時速 21 公里
最大強度:時速 75 公里 (熱帶風暴)
[Data source]

呂宋附近有熱帶低氣壓形成

位於呂宋附近海域的一個熱帶擾動於今日(7 月 13 日星期一)清晨時增強為熱帶低氣壓。在上午 8 時,該熱帶低氣壓集結在馬尼拉的東北約 480 公里,香港的東南偏東約 1190 公里,即在北緯 17.5 度,東經 124.4 度附近。估計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45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1000 hPa。
 

 

 
熱帶低氣壓的低層環流中心廣闊以及受到呂宋地型干擾,與之相關的對流活動缺乏組織,惟南面的對流略呈螺旋型態。熱帶低氣壓位於垂直風切變微弱但高空輻散普通的環境,加上受到呂宋地型影響,故發展空間不大。
 
熱帶低氣壓位於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的西南側,受東南氣流引導,預料將平均以時速 16 公里向西北移動,趨向台灣附近海域。
 

發表在 2020

熱帶低氣壓已減弱為低壓區

在 7 月 14 日(週二) 8 時,熱帶低氣壓已減弱為低氣壓,並集結在高雄的東南偏南約 260 公里,即在北緯 20.5 度,東經 121.2 度附近。
 

 
熱帶低氣壓比預期更早轉為減弱趨勢似乎是和垂直風切變增強有關。衛星雲圖所見,與系統相關的對流切離到南中國海,以致系統的低層環流中心完全外露。

發表在 2020

2020年的熱帶氣旋去了哪裡?

今年西北太平洋異常安靜,根據 weather.com 的一篇報導,2020年至七月中為止,西北太平洋只有3個熱帶氣旋形成,以客觀量化的氣旋累積能量指數(ACE)計算,這段期間的ACE只有7.4,相對於同期平均的50.2,即只有平時的14%,這是何其異常的一件事!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西北太平洋異常安靜呢?該篇報導指出,分析近兩個月的全球大氣環流形勢,發現太平洋下沉氣流異常強勁,相對於中東地區的上升氣流引異常強勁,有可能是出現了一次拉利娜現象。
 
本站亦嘗試分析七月份全球降水異常,可見一個「西強東弱」的降水極偶子,有可能是反映沃克環流位置異常的情況,亦即是拉利娜現象的一個特徵(參ENSO對熱帶氣旋之影響)。
 

 
我們再收窄一點看看東亞的形勢。從 200 hPa 看,南亞高壓是偏弱的,西伯利亞的西風長波波幅偏強。
 

 
500 hPa 則明顯見到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西伯利亞東部似乎有阻塞高壓的型勢,導致西風波動偏強。
 

 
在正常情況下,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弱勢時期,亦是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熱帶副合帶(季風槽)活躍的時期,熱帶氣旋有較高機會在該區形成。在今年異常的情況下,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高壓南則東風亦強,所以該區渦度減少,擾動亦難以產生。另一方面,越赤道西南氣流亦隨著副熱帶高氣壓的位置偏西而一起西移,這情況也在地面風向量距平分析中反映出來。
 

 
從以下降水分析來看,似乎原本要成為熱帶氣旋食物的水氣都全部輸送到印度尼西亞及華中地區了,也就是說,那些不見了的熱帶氣旋,他們換了形式,變成了印度尼西亞及華中地區的超級暴雨。
 

南海熱帶低氣壓快將形成 本港正受強風影響

位於南中國海的一個低壓區今日為香港帶來強勁的風力及有雨的天氣。日本氣象廳今日定性該低壓區為一熱帶低氣壓,而香港天文台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定性該低壓區為一季風低氣壓。香港天文台指出該系統稍後可能轉化為熱帶低氣壓,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估計它會成為熱帶低氣壓的機會為中等。從衛星雲圖所見,此低壓系統的範圍相當廣闊,對流活動幾乎覆蓋整個南中國海。
 

 
在 2020 年 7 月 31 日(週五) 下午 2 時,該低壓系統的中心在北緯 17.8 度,東經 112.3 度附近,即集結在香港的西南偏南約 650 公里。
 
目前估計該低壓系統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7 hPa,風場分析則估計低壓中心附近最大風速約為每小時 40 公里,而然,低壓東北部外圍的最大風速達每小時 50 公里。
 

 
事實上本港正處於該大風區的覆蓋範圍,香港風力指數今早已達強勁水平,下午二時更錄得最高風速達時速 33 公里,相當於三號強風信號的普遍風力水平。
 

 
正如初時提到,此低壓系統的範圍相當廣闊,對流活動幾乎覆蓋整個南中國海,不過缺乏組織。從雷達影像所見,強降雨的區域位於低壓東北象限。
 

 
同樣,這些雨區今日不斷影響香港。今日本港廣泛地區有雨量紀錄,其中香港島南部部份地區更錄得超過 40 mm 的雨量紀錄。
 

 
數值預報的推算,本港在未來 24 小時會再增加超過 30 mm 的雨量。
 

 
從以上各方面的系統特徵來說,本站評定該低壓系統目前是一個季風低氣壓,但有發展為熱帶氣旋的趨勢。原因是從衛星動畫所見,該系統相關的對流在過去 12 小時整體有增加的趨勢,包括低壓中心附近的對流亦同樣增加。另外,南中國海目前包括海水溫度、垂直風切變及高空輻散等因素均有利熱帶氣旋的形成。
 
路徑方面,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將會引導該低壓系統向西北偏西移動,數值預報推算該系統會在明日(星期六)在海南島登陸。但預料本港的風力和雨勢要等到後日(星期日)初段時間才會緩和。
 

熱帶低氣壓形成 天文台直接改發三號風球

位於南中國海的季風低氣壓昨晚(7月31日星期五)轉化為熱帶低氣壓,香港天文台於晚上8時40分取消強烈季候風信號,並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根據紀錄,對上一次不先發出一號風球而直接發出三號風球是2000年6月18日熱帶低氣壓在香港附近水域形成時的事。而由強烈季候風信號改為三號風球則要數到1993年年9月25颱風黛蒂襲港。兩件事分別發生於20年前及27年前。
 
在今日(8月1日星期六)上午8時,熱帶低氣壓集結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約560公里,即在北緯18.0度,東經111.3度附近,估計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55 公里,陣風可達時速 85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6 hPa。
 

 
在熱帶低氣壓影響下,本港過去 12 小時的香港風力指數徘徊時速 25-37 公里的強勁水平,並且在過去 24 小時廣泛地區錄得超過 40 mm 的雨量紀錄。
 

 

 
熱帶低氣壓現時正逐漸遠離本港,並將於中午前後在海南島南部登陸,預料與熱帶低氣壓相關的外圍雨帶仍持續影響華南沿岸,目前的風勢及雨勢將會持續至今日較後時間才會緩和。

森垃克及黑格比雙雙形成

位於海南島附近海域的熱帶低氣壓在昨晚(8 月 1 日星期六)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把其命名為森拉克( SINLAKU ),國際編號 2003。另一方面,一個熱帶低氣壓昨天在台灣以東海域形成。該熱帶低氣壓於昨晚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把其命名為黑格比( HAGUPIT ),國際編號 2004。
 

 
在今日上午 5 時,熱帶風暴森拉克集結在海口的西南偏西約 370 公里,香港的西南偏西約 810 公里,即在北緯 19.4 度,東經 107 度附近。估計森拉克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65 公里,陣風可達時速 9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0 hPa。
 
在今日上午 2 時,熱帶風暴黑格比集結在那霸的西南偏南約 490 公里,香港以東約 1210 公里,即在北緯 21.9 度,東經 126 度附近。估計黑格比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70 公里,陣風可達時速 10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0 hPa。
 
預測在未來 24 小時,森拉克呈減弱之勢,並以平均以時速 14 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趨向海南島附近海域。而黑格比則呈增強之勢,並以平均以時速 16 公里向西北移動,橫過台灣附近海域。在未來三日,黑格比將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並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引導而轉向北,後轉東北偏北移動,橫過東海。
 

黑格比在浙江登陸

黑格比(英文名 HAGUPIT,國際編號 2004 )在8月3日(星期一)清晨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日晚上增強為颱風,並於今日清晨在浙江沿海登陸,其後在內陸減速和迅速減弱。
 

 
在今日下午 1 時,強烈熱帶風暴黑格比集結在上海的西南偏南約 230 公里,即在北緯 29.4 度,東經 120.4 度附近。估計黑格比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9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84 hPa。
 
預測在未來 24 小時,黑格比受地型影響將繼續減弱。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西側之南風氣流引導,黑格比將以平均以時速 25 公里向北移動,趨向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