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 2025 年的大氣型勢呈現複雜特徵。香港天文台預測,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水溫會在夏季(6-8月)期間接近正常,但稍後時間可能下降至略低範圍,這種型態通常有利於香港風季較早開始和較晚結束,從而導致更多熱帶氣旋影響南海。而英國研究機構熱帶風暴風險評估中心(TSR)則補充了其他因素的影響,細節指出預計 8-10 月期間的ENSO中性條件(ONI值為0.1°C) 對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影響不大,但2025年4月赤道東風呈現偏強情況。另一方面,截至5月6日,2025年的累積氣旋能量(ACE)指數為零,這種情況往往預示著季節總體活動較低。最後,太平洋十年振盪(PDO)目前處於負相位,這也傾向於抑制熱帶氣旋活動。
基於上述分析,香港天文台預測2025年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數目為正常至偏多,約5至8個,風季可能於6月或之前開始,10月或之後結束。相較之下,TSR對整個西北太平洋的預測則相對保守,預計2025年將形成8個強烈颱風(低於1991-2020年9.3個的常態)、15個颱風(低於常態16.0個)以及25個熱帶風暴(接近常態25.5個)。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估計今年初旋 (首個熱帶氣旋使本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可能會在 6 月上旬出現。而今年影響本港以至香港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熱帶氣旋數目約 4-7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