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w 形成但發展空間不大

在昨日(2019年6月29日星期六),位於西北太平洋雅普島海域附近的一個熱帶擾動增強為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編號 04w 。
 

 
在今日(2019年6月30日星期日)在下午2時,04w 集結北緯 18.7 度,東經 126.6 度附近,估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45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8 hPa。
 
衛星資料顯示,04w 的低層環流中心風場結構完整,對流亦覆蓋其低層環流中心,但持續缺乏組織。環境分析顯示,04w 位於垂直風切變中等,高空輻散一般的環境中。高層南亞高壓目前仍然為南中國海北部及台灣附近海域帶來強垂直風切變及下沉氣流,故此預料 04w 的發展空間相當有限,最多可能只會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水平。
 

 

 
路徑方面,04w 東北面的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正為它帶來東南風引導氣流,預料系統大致向西北移動,橫過呂宋海峽,趨向中國東南沿岸地區。
 

發表在 2019

熱帶低氣壓南海形成 天文台發一號戒備信號

在今日(2019年7月2日星期二),香港天文台把南海北部的一個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仍然定性系統為熱帶擾動,臨時編號 96w。
 

 
在下午2時,該熱帶低氣壓集結北緯 18.8 度,東經 112.0 度附近,即在香港西南偏南約 440 公里;估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45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8 hPa。
 
衛星資料顯示,熱帶低氣壓的低層環流中心範圍廣泛,部份外露,對流集中在系統南面,且缺乏組織。環流結構顯示此系統仍帶相當程度的季風低氣壓特性。環境分析顯示,南中國海目前低層西南季候風活躍,高層南亞高壓帶來強東北風,南中國海輻散頗佳,但垂直風切變偏強,故此預料熱帶低氣壓的發展空間相當有限,最多可能只會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水平。
 

 
路徑方面,熱帶低氣壓未來數天主要受季風槽牽引,走勢不穩定;今日集合數值預報的結果分歧,反映這點。本站預料熱帶低氣壓在未來 48 小時向西北移動,趨向雷州半島,稍後轉向偏西方向移動,趨向北部灣。
 

 
香港天文台於今日下午4時15分發出今年首個一號戒備信號,正式揭開今年風季的序幕。按目前途徑,熱帶低氣壓較大機會在香港 350 公里外掠過,對本港的影響較低。今明兩天受熱帶低氣壓外圍環流影響,本港間中有雨,吹和緩東南風,離岸間中風勢清勁。

發表在 2019

菲律賓以東熱帶低氣壓料進入南海

在今日(2019年7月16日星期二),日本氣象廳及香港天文台把菲律賓以東海域的一個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仍然定性系統為熱帶擾動,臨時編號 98w。該熱帶低氣壓今日在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的引導下向西移動,逐漸靠近呂宋北部附近之海域。
 

 
在中午12時,該熱帶低氣壓集結北緯 17.0 度,東經 125.5 度附近,即在香港東南偏東約 1320 公里;估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5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7 hPa。
 
衛星資料顯示,熱帶低氣壓的低層環流中心頗為廣闊,深層對流自系統西半圓向中心旋捲約 0.3 圈。環境分析顯示,熱帶低氣壓位於垂直風切變中等,高空輻散良好,海水溫度平均在攝氏 28 度以上,加上低層季風氣流帶來良好水氣供應,各方面因素來說相當有利於系統在未來 24 小時增強。不過,熱帶低氣壓稍後受呂宋及台灣地型影響,屆時增強將受到限制。
 

 
路徑方面,熱帶低氣壓將受到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外圍的氣流引導。起初系統在高壓西南側,受東風氣流引導向西移動;及後系統移至高壓西面,受南風氣流引導而轉向北移動。由於副熱帶高氣壓未來一兩天會稍為減弱及略為東退,因此熱帶低氣壓轉向的幅度有較大變數,這一點反映在香港天文台的根據數值預報所計算的趨勢機率中,顯示熱帶低氣壓會在星期四左右趨向台灣附近海域。
 

發表在 2019

雙旋北上 本港天氣酷熱

在菲律賓以東海域的熱帶低氣壓已經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把其命名為丹娜絲,國際編號 190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已給予它編號 06w。與此同時,位於南中國海的熱帶擾動正逐漸增強,並有可能成為熱帶低氣壓。
 

 

 
在今日(2019年7月18日星期四)上午8時,熱帶風暴丹娜絲集結在高雄的東約 390 公里,香港的東方約 1000 公里,即在北緯 21.9 度,東經 124.0 度附近。估計丹娜絲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7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1 hPa。
 
與此同時,位於南中國海的熱帶擾動集結在香港的東南偏東約 600 公里,即在北緯 20.4 度,東經 119.6 度附近。
 
根據衛星雲圖及風場分析,丹娜絲與南海熱帶擾動均位於活躍季風槽內,它們均呈現東半圓風力較西半圓強勁,並對流部份覆蓋低層環流中心的情況。雖然海水溫度高過攝氏 29 度及有良好的高空輻散,但由於中等程度的垂直風切變及兩個低壓系統互相搶奪水氣供應,所以它們未來可以發展的空間將相當有限。
 

 

 
路徑方面,丹娜絲及熱帶擾動將先後受到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及季風槽所帶來的西南氣流引導,未來兩三天將向北轉東北偏北移動,對台灣及東海地區帶來影響。
 

 
至於香港的天氣方面,由於這幾天將位處於由丹娜絲及熱帶擾動所組成的廣闊低壓區西面,即受下沉氣流影響,天氣酷熱、風勢微弱及有煙霞。明天低壓北上,南海之活躍西南季風氣流將漸漸影響華南沿岸,屆時本港將轉為多雲有雨的天氣。

南海熱帶低壓增強靠近 本港風勢增強

在今日(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香港天文台把南海北部的一個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仍然定性系統為熱帶擾動,臨時編號 92w。
 

 
在下午5時,位於南海北部的熱帶低氣壓集結在香港以南約490公里,即在北緯17.9度,東經114.6度附近;估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45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8 hPa。
 
衛星資料顯示,熱帶低氣壓的低層環流中心範圍廣闊並部份外露,對流集中在系統南面,且缺乏組織。最大風速區出現在系統東北象限及南半圓,本港亦已受到其外圍風場影響,吹清勁偏東風,離岸及高地間中吹強風(香港風力指數今日日間已達時速 30 公里的強勁水平);整體而言,熱帶低氣壓的環流結構仍帶相當程度的季風低氣壓特性。
 

 

 
預測強度及路徑:南中國海目前低層西南季候風活躍,南中國海輻散頗佳,垂直風切變中等;預料熱帶低氣壓在未來兩日會漸漸增強為熱帶風暴。而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及受季風槽牽引下,熱帶低氣壓大致向西北轉西北偏西移動,平均時速 15 公里。按目前預測途徑,熱帶低氣壓將在香港西南 350 公里外掠過,並趨向湛江至雷州半島一帶地區。
 

 
香港天文台於今日下午3時4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今明兩天受熱帶低氣壓外圍環流影響,本港間中有雨。隨著熱帶低氣壓進一步增強及靠近,本將今晚至明日日間將吹東轉東南風,風力稍見增強。預料香港風力指數或達至時速 35 公里的強勁水平。

韋帕副高共脅港風勢增強

位於南中國海的熱帶低氣壓已於今晨 (2019年7月31日星期三) 增強為熱帶風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編號 08w,日本氣象廳把其命名為韋帕(Wipha),國際編號 1907。
 

 
在上午11時,熱帶風暴韋帕集結在香港以南約380公里,即在北緯18.9度,東經113.7度附近;估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75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4 hPa。
 

  
衛星資料顯示,基本環流正自韋帕東半圓向中心旋捲,對流逐漸鞏固到其低層環流中心附近發展,整體組織在過去一天明顯改善。
 
根據風場分析,目前韋帕的最大風速區仍然位於距離中心東北象限及南半圓較遠處,這是由於活躍西南季候風及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等大尺度天氣系統的共同效應所致。
 
預測強度及路徑:南中國海目前低層西南季候風活躍,南中國海輻散頗佳,垂直風切變微弱;預料韋帕在明日登陸前會進一步增強。而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及受季風槽牽引下,韋帕過去一天採取較為偏北的路徑移動,但預料稍後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的影響會變得明顯,以致風暴轉向西北微西移動。按目前預測途徑,韋帕將在香港西南 300 公里外掠過,趨向雷州半島一帶地區。
 

 
本港天氣情況:雖然韋帕與香港保持超過 200 公里距離,但基於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與風暴之間的氣壓梯效應,南海北部目前已普遍受烈風影響。本港過去一天持續受到其外圍風場影響,吹清勁偏東風,離岸及高地吹強風(香港風力指數徘徊時速 25-30 公里的強勁水平);香港天文台在昨晚9時15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
 

 
根據雷達情報,與韋帕相關的雨帶正向北旋捲,移近華南沿岸。預料當下午雨帶橫掃時,本港境內風力會進一步增至普遍強風程度,不排除離岸及高地受烈風吹襲。
 

 
香港天文台在今日早上已表示會在中午至下午二時考慮改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韋帕雖遠離但風雨持續

熱帶風暴韋帕(英文名Wipha,國際編號 190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 08w)今日(2019年8月1日星期四)清晨在海南島東北沿岸登陸,並繼續採取西北偏西的方向移動,逐漸遠離本港,趨向北部灣。不過,在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及熱帶風暴韋帕的共同影響下,本港今日日間風力仍然強勁,間中有大雨。
 

 

 
在上午10時,熱帶風暴韋帕集結在香港之西南約440公里,即在北緯20.0度,東經110.7度;估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85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86 hPa。
  
衛星資料顯示,對流進一步鞏固到韋帕的中心附近發展,風暴北面及南面均有廣闊的螺旋雨帶,由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帶來的信風及南海越赤道西南季風持續帶來充沛的水氣供應及低層輻合環境,而且華南上空輻散仍然強勁,垂直風切變亦微弱。此環境使風暴在未來 24 小時維持相若強度並保有其廣闊的環流及風場結構(呈季風渦旋狀態)。
 
在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及熱帶風暴韋帕的共同影響下,本港風勢持續強勁。香港風力指數平均達時速 33 公里,今早8時更一度達時速 44 公里。天文台在昨天下午1時40分至下午11時40分一度發出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受到韋帕外圍環流影響,本港過去 24 小時廣泛地區錄得超過 150 mm 的雨量紀錄。天文台分別於下午8時、下午8時25分和下午8時40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及山泥傾瀉警告。
 

韋帕二度登陸 范斯高今日形成

熱帶風暴韋帕(英文名 Wipha,國際編號 190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 08w) 昨日 (2019年8月1日星期四)在海南島沿岸登陸後重新返回海面,其路徑逆時針轉往雷州半島作第二度登陸,今日(2019年8月2日星期五)向西移入北部灣。
 
在上午8時,熱帶風暴韋帕集結在海口的西北約 200 公里,香港的西南偏西方約 540 公里,即在北緯 21.3 度,東經 109.0 度附近。估計韋帕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8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1 hPa。
 

 
另一方面,在西北太平洋有一個熱帶氣旋形成並增強為熱帶風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編號 09w,日本氣象廳把其命名為范斯高 (Francisco),國際編號 1908。
 
在上午8時,熱帶風暴范斯高集結在關島的東北約 1110 公里,香港的東方約 3920 公里,即在北緯 20.7 度,東經 152.1 度附近。估計范斯高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7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1 hPa。
 

 

  
衛星資料顯示,對流自范斯高東面向中心旋捲,低層環流中心呈部份外露狀態。環境分析顯示,范斯高位於垂直風切變微弱,高空輻散中等的環境中,風暴預測會經過的區域海水溫度平均在攝氏 30 度以上,而且稍後高空輻散會轉強,各方面因素來說有利於風暴增強成為一股颱風。
 
路徑方面,范斯高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南面的東風氣流引導,預料向西北偏西移動,大致趨向日本。
 

利奇馬(1909) 形成料威脅台灣

位於沖繩以南,西北太平洋上的熱帶擾動昨天增強為熱帶低氣壓,不久更增強為熱帶風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編號 10w,日本氣象廳把其命名為利奇馬,國際編號 1909。在2019年8月5日(星期一)上午8時,熱帶風暴利奇馬集結在那霸的東南偏南約 860 公里,香港的東南偏東方約 1700 公里,即在北緯 18.7 度,東經 130.1 度附近。估計利奇馬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8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1 hPa。
 
與此同時,范斯高 (國際編號 1908) 已經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在上午8時,范斯高集結在鹿兒島的東南偏東約 530 公里,香港的東北偏東方約 2350 公里,即在北緯 30.4 度,東經 136.1 度附近。估計范斯高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11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76 hPa。
 

  

 
利奇馬未來數天會橫過溫暖的西北太平洋(海水溫度超過攝氏30度),加上微弱垂直風切變及良好高空輻散,預料風暴會持續增強,並可能在登陸前達至強烈颱風的強度水平。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西南側的東南風將作為引導氣流,預料利奇馬向西北移動,本週後期風暴將對台灣東岸及其附近海域構成威脅。
 

 
范斯高則估計已達到其最大強度。風暴最快明天在九洲登陸,受地型影響強度驟減。到後天,范斯高受副熱帶高氣壓西南側之東南風引導,轉向西北移動,趨向朝鮮半島,並再一次登陸,減弱,並消散。
 

雙旋鼎立:利奇馬及羅莎

位於西北太平洋中部,硫磺島以南的一個熱帶擾動昨天增強為熱帶低氣壓,其後一天內更迅速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位於下圖右手邊的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編號 11w,日本氣象廳把其命名為羅莎,國際編號 1910。在2019年8月7日(星期三)上午8時,強烈熱帶風暴羅莎集結在硫磺島的南約 580 公里,香港的東方約 2920 公里;即在北緯 19.6 度,東經 142.2 度附近。估計羅莎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9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84 hPa。
 
與此同時,已於昨晚增強為颱風的利奇馬 (國際編號 1909) 集結在那霸的南約 720 公里,香港的東方約 1510 公里;即在北緯 19.6 度,東經 128.5 度附近(位於下圖左手邊的熱帶氣旋)。估計利奇馬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12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76 hPa。
 

 

 
衛星資料顯示,利奇馬已有中心密集雲團區的形成,預料風眼牆亦正在建立中;而羅莎則有基本環流自風暴南向北圍繞中心旋捲接近1圈,組織在過去一天顯著改善。利奇馬和羅莎相距約 1400 公里,從風場形勢來看,兩股熱帶氣旋之間的藤原效應不太明顯。它們之間分享著共同的高層反氣旋,又共享廣闊的越赤道低層西南風(水氣供應),預料在未來48小時兩股熱帶氣旋皆會進一步增強,形成雙颱鼎立的局面。
 
路徑預測:日本上空的副熱帶高氣壓將引導利奇馬向西北移動,本週後期風暴將對台灣東岸及其附近海域構成威脅。而羅莎則受到西北太平洋中部低緯度地區的脊場引導,預料向偏北方向移動,掠過硫磺島附近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