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季風

西南季風乃北半球東亞大陸的夏季季候風。東亞的夏季季候風比世界其他地區的季候風更強更深厚,這與青藏高原及西北太平洋暖池所組成的特殊地理因素有關。
 
西南季候風的成因
 
夏季大陸受熱明顯較海洋快(因海水熱比容高),導致大陸上形成低氣壓,而在科氏力及地轉偏差等因素影響下,東亞便有大尺度的西南季候風自西北太平洋流向內陸低氣壓。
 
西南季候風比一般季風強的原因
 
位於東亞的青藏高原在夏天變成熱源,大量空氣上升到對流層頂向外輻散,形成強大的高層反氣旋(青藏高氣壓)。此反氣旋為印度孟加拉區域帶來極佳輻散,因此東亞內陸原本因受熱而形成的熱低壓要發展得比一般低壓更強。強低壓意味著較大的氣壓梯,也意味著低壓所引進的季風要比一般的季風更強。至於西北太平洋越赤道季風,則關係到季風槽季風渦旋的強度,這些低壓系統正正在暖池的位置上。所謂暖池,就是西北太平洋近菲律賓區域海水溫度特別的高,加上洋面廣闊,都很有利低壓在當中發展。換句話說,季風槽或渦旋都可以發展得強大,故此其引進的季風也相對強大。
 

 
西南季風與熱帶氣旋關係
 
西南季風一般溫暖而潮濕,因此常件隨大雨雷暴等不穩定天氣。東亞強大的西南季候風和東北信風輻合後形成熱帶副合帶或季風槽,而副合帶或季風槽發展後又反饋引進更強的季風氣流。熱帶副合帶和季風槽均為熱帶氣旋生成帶來極有利的條件。而西南季候風本身因夠深厚,因此也對一些較弱的熱帶氣旋起了引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