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本文是雖然才是9月,但相信2018年香港人最關注的天氣大事說不定就是超級颱風山竹了。香港天文台罕有地於一星期前已經預告山竹會對本港構成重大威脅,風暴還未進入天文台監察的東經140度以西便開始有風暴路徑圖,甚至政府要開跨部門會議應對可能出現的風災。
究竟山竹是否成為近年來最來勢凶凶的風暴呢?而過往「雷聲大」而後來「雨點小」的風暴又有多少呢?今次小編就拿幾個歷史個案出來和大家一起回味一下,又思索一下。
2010年鮎魚
2010年10月份在關島近海形成的鮎魚,一度成為可能是史上最強的超級颱風,中心附近最高一分鐘平均風力估計達時速270公里。
不過風暴中心橫過呂宋北部,受地型影響減弱不少。當時預報帶來的氣勢乃是說鮎魚進入南海後會重新增強成強烈颱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說鮎魚會正面趨襲本港,且登陸時中心風力有 160 km/h。不過數值預報有相當分歧,說風暴會在香港西面登陸的也有不少。
另外,當時預測東北季候風會抵達,因此在鮎魚的路徑有很大變數,颱風和東北季候風之間帶來的大風亦需要考慮,預報有相當大的挑戰。
結果呢。。。
東北季候風抵達,鮎魚雖然重新增強至中心風力達時速 170 公里,但卻急急轉向,在香港東南面 430 公里外掠過,香港只發了個三號風球,這是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猛風。
2013年天兔
相對於鮎魚,天兔只是一個差少少就達到超級颱風強度的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高一分鐘平均風力估時速230公里),不過它妙取台灣和呂宋之間的巴斯海峽進入南中國海,所以在預測上它在靠近香港時仍會維持較高強度,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曾估計它在香港附近登陸時是 185 km/h 的強烈颱風。
而各國站台在較短期的 36 小時內預報均相當一致地指出天兔會直撲本港,因此當時十號風球的呼聲可謂相當高。
結果呢。。。
天兔的路徑是偏北了一點,它在香港東面 160 公里登陸,登陸時中心風力約為時速 160 公里。雖然十號風球落空了,九號風球也沒有,但這個八號風球的風力卻是實至名歸,天兔的熱帶氣旋破壞指數(TDI)是1.62,高於八號或以上風球的平均 TDI 1.46 (2001-2017年數據)。
2017年天鴿
天鴿和天兔同樣妙取巴斯海峽之道西進南海,不過它幼時比天兔弱,可謂非出生於明門望族也。當天鴿進入南海東北部時,它只是一個強烈熱帶風暴。
而然,天鴿的氣勢不比天兔弱,因為它生於八月盛夏之時,預報顯示它即使進入南海也有足夠的水氣支援其穩定增強,登陸時會成為颱風,另一方面,各站台對天鴿的預測途徑由起初的在香港東面登陸慢慢偏移至在香港西面登陸。在預測上,當發出一號風球時,坐八望十的呼聲還是高的。
結果,相信大家記憶猶新,天鴿為本港帶來十號風球,而且熱帶氣旋破壞指數是歷來(2001起)至今最高的 2.38。
值得留意的是,天鴿在臨登陸時出現意想不到的迅速增強期,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一度達為每小時175公里,這與鮎魚和天兔在遠遠時預測登陸時的強度差不多,但鮎魚和天兔卻是臨近轉向或減弱,所以於人的感覺而言,鮎魚和天兔的來勢應該比天鴿凶,但到最後天鴿留下的印象一定更深刻,當然實質對香港造成的破壞也是天鴿要強得多。
其實,作為一個預報機構,當看見預報說一個熱帶氣旋會變得很強,然後又會直趨香港,這樣早一點勸喻市民做好戒備也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去到一個地步,是在「一號戒備信號」之前再追加多個預警通知,七天十天的預報結果偏差了又給人留下「狼來了」的印象,這又是有點令人迷思的地方。
要數近十年廿年來勢凶凶的熱帶氣旋還有很多,但以上選了鮎魚、天兔和天鴿作為個案參考,是因為它們分別代表了幾種較具代表性的來勢凶凶模式。今次山竹颱風可能是「天兔模式」的強化版,我不是指它會在東面登陸或有沒有十號風球的問題,而是指它們同樣在遠洋生成,成為強颱風,早早預測會直撲香港,有十號呼聲,但後來有一點偏差,可以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小編認為,作為一個市民,有風來做好防風措施是基本責任;而成為一個風迷,當以平常心看待預報模式,反而期待著人不能掌握的天氣變化,你會發現追蹤風暴是件常叫人驚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