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葵 HAIKUI(國際編號 2311)雖然已於本週三在廣東內陸減弱為低壓區,但其殘餘系統轉化為低壓槽後,週四晚上起為香港帶來大雨。引述香港天文台報告,香港天文台總部昨晚 11 時至午夜 12 時錄得一小時雨量達 158.1 毫米,是自 1884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黑色暴雨警告自週四晚上 11 時 05 分發出,截止今晨 6 時為止仍然維持,已打破 1999 年 8 月 23 日黑色暴雨維持最久的紀錄,當時黑色暴雨持續生效 5 小時 47 分。香港特區政府今晨 5 時 34 分發新聞稿宣佈香港進入「極端情況」,表示所有日校今日停課,並呼籲僱主參考八號風球下的工作安排。
以下報告將嘗試探討是次暴雨的成因及評估當前降量的嚴重程度。
中尺度實況分析
從多普勒雷達動畫所見,海葵殘餘系統雖轉化為低壓槽,但仍有類似低層環流中心的正渦度旋轉活動在香港西北方約 100 公里,即在江門市附近,過去 12 小時幾乎停留不動。強烈的雨帶不斷在此擾動東南側生成,並自香港的南向北不斷橫掃本港。
從紅外線衛星雲圖動畫上則可見到,昨晚 9 時起有強對流區在深圳附近開始發展,其後對流不斷擴大及變得更具組織。對流直徑到午夜已擴展至 200 公里,到早上 6 時,對流直徑更擴大至 400 公里以上,似乎發展為中尺度對流複合體(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最新觀測顯示此系統的中心今晨可能已移至珠江口一帶,系統上層甚至可見輻散雲系,顯示系統可能已發展至成熟階段。
大尺度天氣型勢
對於昨晚大範圍之天氣型勢,分析如下
高層風場及垂直風切變分佈
中層駛流分析
對流層上層正斜西風槽自朝鮮延伸至東海,槽後高層反氣旋明顯在珠江口上空生成,該反氣旋的範圍剛好覆蓋著整個低層槽上空,為對流發展帶來極佳高層輻散。在對流層中低層方面,有反氣旋分別在菲律賓及華中上空,華南沿岸剛好在鞍型場中間,在該區產生了廣闊深厚的正渦度流場,並建立了低層大範圍越赤道水氣輸送的通道。這些環境有利強烈雨區甚至中尺度對流複合體形成,而且該等系統一但形成,因背景引導氣流不明顯,所以幾乎停留不動,為定點地區帶來災難性的降雨。
天氣情況
過去24小時雨量分佈
截至早上 6 小時,全港平均累積降雨超過 70 毫米。北區、大埔、沙田、東九龍及中西區廣泛地區降雨超過 200 毫米,港島東及南區更錄得超過 500 毫米雨量。
翻查香港天文台資料顯示,香港最高單日雨量紀錄在 1926 年 7 月 19 日,當日香港天文台錄得最高單日雨量為 534.1 毫米。當日暴雨在午夜後開始侵襲香港,凌晨時分雨勢最大。早上約 4 時錄得每小時雨量為 100.7 毫米。由早上 3 時至 9 時的 6 小時總雨量及由早上 1 時至下午 1 時的 12 小時總雨量分別為 430.6 毫米及 526.7 毫米。當日雨勢在接近中午時才逐漸減弱,該暴雨主要是源於一股颱風於 1926 年 7 月 18 日在香港以東汕頭附近登陸,與颱風殘餘相關的活躍西南氣流在 1926 年 7 月 19 日早上為香港帶來滂沱大雨及雷暴。
香港風力指數 HKWI 趨勢
在持續的大雨中,下衝氣流持續為本港帶來清勁至強風程度的風力。午夜至今香港風力指數維持清勁至強勁水平,介乎時速 16 至 24 公里間,最高達時速 26 公里。塔門東昨晚 11 時錄得最高持續風力每小時 69 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