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拉利娜下的 2021風季

  • 2021年熱帶氣旋共23個,明顯低於平均值*的28個。
  • 達到颱風級數的7個,明顯低於平均值*的13個。
  • 熱帶氣旋平均強度為時速119公里,明顯低於平均值*的130公里。
  • 熱帶氣旋總活躍日數為233日,明顯高於平均*的156日,也是自2001年以來活躍日數最多的紀錄。
  • 風季活躍指數3.05,這是自2001年以來熱帶氣旋活動最頻繁的一年。
  • 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共8個,其中曾出現兩個熱帶氣旋同時影響本港而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並有獅子山和圓規先後為本港帶來八號風球。

* 平均值乃過去21年數據統計
 
總結而言,2021年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生成數量少,強度亦偏低,但個別熱帶氣旋平均壽命特別長,所以計算出來的風季活躍指數創新高,意味西北太平洋長時間有熱帶氣旋活動。值得留意的是2021年初及末均出現拉尼娜現象,在這情況下,由於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偏西,所以熱帶氣旋上空輻散較弱,難以達至較大強度,但相對而然他們可以作較長途的旅行,生命週期亦相對延長。
 
本年度比較突出的熱帶氣旋是獅子山 (國際編號 2117) 。獅子山雖然在香港西南面 500 公里外掠過,並已於海南島登陸。但香港天文台卻仍然發出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獅子山成為 1961 年以來距離香港最遠發出 8 號風球的熱帶氣旋。另外,獅子山亦為自 1993 年熱帶氣旋黛蒂以來,首個直接發出3 號信號,並最終令本港需要發出 8 號信號的熱帶氣旋。再者,香港天文台亦極罕有地當一個熱帶氣旋即將登陸及遠離時還改發 8 號風球。
 

 
另外還有熱帶氣旋雷伊 (國際編號 2022) 。風暴在12月20日以熱帶風暴強度進入本港 800 公里範圍內,雖然迅速減弱,但基於系統進一步靠近本港,所以香港天文台在上午11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這是繼1974年颱風艾瑪後第二次在12月發出熱帶氣旋警告,而且這也是有紀錄以來最遲生效的熱帶氣旋警告
 

2022年風季展望

根據香港天文台及美國國家氣象部門的報告,西北太平洋目前受拉尼娜現象影響,且預料此情況會在夏季維持。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水溫維持偏冷,但南海及菲律賓附近海域的水溫則稍高。
 

 
根據香港天文台發出的全年展望,可能進入本港 500 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約 5-8 個,數量較正常略多。而根據英國倫敦大學 (UCL) 所發出的預測,則認為今年西北太平洋風季活躍度較三十年 (1991-2020) 長期平均低兩成,即可能有 7 個強颱風,13 個颱風及 23 個颱風級以下的熱帶氣旋形成。
 
該報告指出,這個預測是基於數值預報顯示今年第三季西北太平洋將維持典型拉尼娜的情況。拉尼娜的其中一個特徵是信風轉強,平均渦度減弱所以減少旋生,但當熱帶氣旋形成後西移橫過南海的機會增加。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估計今年初旋 (首個熱帶氣旋使本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可能會在 6 月上旬出現。而今年影響本港以至香港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熱帶氣旋數目約 5-8 個。
 

2022年七月西北太平洋異常淡靜

截止 2022 年 7 月 28 日為止,西北太平洋在七月份僅出現兩個熱帶氣旋(暹芭和艾利,不計算日本氣象廳及台灣所定性的兩個熱帶低氣壓),遠低於七月份平均 5.5 個熱帶氣旋的數目。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今年七月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稀少呢?這個情況會在今年風季餘下時間持續嗎?
 
以本站過去二十年的熱帶氣旋數據進行分析,可見過去曾經出現七月份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稀少(只有2—3個熱帶氣旋形成) 的年份分別是 2003、2010 及 2013 年,其中只有 2010 年與一次強拉尼娜活動有關。
 

 
而根據最新 ENSO 的分析,今年也正在發生一次中等程度的拉尼娜現象。
 

 
從未經過深入分析而作出的直觀結論來說,拉尼娜的出現不一定導致風季初期(七月) 熱帶氣旋活動稀少,但卻似乎有一定關係,即拉尼娜出現會提高風季初期(七月) 熱帶氣旋活動減少的機率。
 
另一方面,七月熱帶氣旋活動稀少的年份,僅接的八月份熱帶氣旋活動會回復至接近正常水平,甚至稍為高於平均之上,這聯想到的是馬登-朱利安振盪 (MJO) 的季間週期變化,如果那一年七月正值是一個乾週期影響著西北太平洋,則八月會有相應一個濕週期影響著西北太平洋。在乾週期影響下,副高偏強,熱帶副合帶轉弱,熱帶氣旋減少,濕週期則相反。今年的情況似乎也相似,參看未來半個月的 MJO 預測,可見目前西北太平洋正受著一個頗強的乾週期影響,而這個週期會在八月初轉弱,並且一個濕週期會在八月中移至南中國海,預期季風槽屆時會在南海變得活躍,熱帶氣旋活動亦會相應增加。
 

 
至於七月份熱帶氣旋活動稀少的原因,引述香港天文台指七月中下旬香港持續出現酷熱天氣的原因,乃是「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在7月中至下旬異常強盛,並覆蓋華南」,這一點從七月份長波輻射距平分析中亦可以看見,華南及中國西南部有正距平,表示該區雲量較少,應該和副高在該區偏強有關,不過西北太平洋卻是負距平。
 

 
這反映從較長期(數週或數月計)的角度看,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可能不是特別強,而卻是位置異常,在以上分析來看,今年七月副熱帶高氣壓可能是位置異常偏西,比較符合拉利娜現象的特徵。而副高偏西所帶來的影響則是南亞夏季季風轉弱,西北太平洋季風槽活動變得不明顯。從北半球熱平衡及大氣能量循環的角度說,七月份熱位能未能如往常一樣通過熱帶氣旋釋放,取而代之的是,只能以零星小型的中高層擾動運送至中緯度地區。
 
最後,我們直觀而簡單地根據 MJO 活動及過去四次相近情況的統計而作出預測,今年八月份西北太平洋之熱帶氣旋活動會活躍過來,可能會有 5-8 個熱帶氣旋形成,如果是拉尼娜現象持續而導至熱帶氣旋較多在南中國海及菲律賓附近生成,則說不定八月中後期可能有 1-2 個熱帶氣旋會對本港構成威脅呢!

2022風季小結

  • 2022年熱帶氣旋共28個,相當於20年平均值*的28個。
  • 達到颱風級數的9個,明顯低於平均值*的13個。其中僅軒嵐諾達超級颱風的強度水平。
  • 熱帶氣旋平均強度為時速109公里,明顯低於平均值*的129公里。
  • 熱帶氣旋總活躍日數為136日,低於平均*的155日。
  • 風季活躍指數1.62,低於平均活躍度。
  • 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共6個,其中暹芭和尼格先後為本港帶來八號風球。

* 平均值乃過去21年數據統計

總結而言,2022年在拉尼娜週期下,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生成量雖然正常,但強度明顯偏低,不過由於熱帶氣旋生成位置較接近菲律賓,因此風暴西轉進入南海並對本港構成威脅的機會略增。本年度並沒有特別強勁的熱帶氣旋,但11月份與東北季候風搏鬥而且最終直趨本港的尼格(國際編號 2222)還是今年風季亮點。

2023年風季展望

根據香港天文台及美國國家氣象部門的報告,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的海水溫度持續上升,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有頗大機會在今年夏季確立。在典型的厄爾尼諾現象下,預期沃克環流偏移及東北信風轉弱,將使得菲律賓以東之西北太平洋海域熱帶氣旋生成及強度增加,但熱帶氣旋進入南中國海對本港構成威脅的機會將相對減少。
 

 
根據香港天文台發出的全年展望,可能進入本港 500 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約 4-7 個,數量正常。而根據英國倫敦大學 (UCL) 所發出的預測,則認為今年西北太平洋風季活躍度較三十年 (1991-2020) 長期平均高三成,即可能有 13 個強颱風,19 個颱風及 29 個颱風級以下的熱帶氣旋形成。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估計今年初旋 (首個熱帶氣旋使本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可能會在 6 月中下旬出現。而今年影響本港以至香港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熱帶氣旋數目約 4-6 個。
 

2023風季小結

  • 2023年熱帶氣旋共17個,遠低於於平均*的28個。
  • 達到颱風級數的10個,低於平均值*的12個,但以全年熱帶氣旋總數比例而言,達六成熱帶氣旋可成為颱風,則遠高於平均的四成比例。
  • 熱帶氣旋平均強度為時速162公里,明顯高於平均值*的131公里。
  • 熱帶氣旋總活躍日數為160日,高於平均*的156日。
  • 風季活躍指數1.74,低於平均活躍度1.98。
  • 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共5個,其中強烈颱風蘇拉帶來十號風球,小犬帶來九號風球,初旋的泰利亦帶來八號風球。以全年熱帶氣旋總數比例而言,達三成熱帶氣旋影響本港也高於平均兩成的比例。

* 平均值乃過去22年數據統計
 
總結而言,2023年中開始厄爾尼諾現象,對西北太平洋風季的明顯影響包括熱帶氣旋生成位置偏東,數量減少但強度偏高,而然,一個例外情況卻是熱帶氣旋影響香港的比例反而增加;5個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中有3個為本港帶來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這可能是由於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偏強,使熱帶氣旋能較長時間採取西進路徑闖入南中國海,甚至影響華南沿岸,這種有別於厄爾尼諾的表現,背後可能有其他氣候因素影響,這都有待進一步研究分析。
 
至於今年香港風季焦點,肯定是九月蘇拉襲港的十號風球海葵化身低壓槽帶來的破記錄暴雨。引述香港天文台回顧指出,蘇拉是自1950年以來影響南海第二強的熱帶氣旋。香港在蘇拉吹襲期間發出十號颶風信號,是繼 2018 年 9 月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的首次。而海葵化身低壓槽為本港帶來暴雨,香港天文台總部於9月7日晚上11時至午夜12時期間錄得158.1毫米雨量,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一小時雨量。而9月7日下午4時至翌日下午4時的24小時雨量達638.5毫米,約為本港全年平均總雨量的四分之一,僅次於1889年5月30日歷史雨災的紀錄。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持續生效達16小時35分鐘,是自1992年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的最長紀錄。當時香港特區政府罕有宣佈香港進入「極端情況」,本港進入與八號風球相似的停工停課安排。
 

蘇拉襲港的十號風球

海葵化身低壓槽帶來的破記錄暴雨

2024年風季展望

根據香港天文台及美國國家氣象部門的報告,南方濤動週期將於今年由微弱厄爾尼諾過渡至拉尼娜狀態,預料今年風季前半部份時間都處於中性狀態,後半部份則轉為微弱拉尼娜狀態。與此同時,太平洋十年濤動 (PDO) 卻處於負相 (Negative Phase) 週期,這現象將有可能抑制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活動。
  

  

   
根據香港天文台發出的全年展望,可能進入本港 500 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約 5-8 個,數量正常。而根據英國倫敦大學 (UCL) 所發出的預測,則認為今年西北太平洋風季活躍度較三十年 (1991-2020) 長期平均低兩成,即可能有 7 個強颱風,15 個颱風及 25 個颱風級以下的熱帶氣旋形成。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估計今年初旋 (首個熱帶氣旋使本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可能會在 6 月上旬出現。而今年影響本港以至香港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熱帶氣旋數目約 5-7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