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風季展望

過去數月太平洋西部及中部水溫接近正常,東部比正常輕微高出不足攝氏 1 度,ENSO 屬於中性狀態。

數值預報的預測有一定程度的分歧,但有傾向預測今年底可能有厄爾尼諾現象發生。

 
根據香港天文台在3月中發出的全年展望, 可能進入本港 500 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約 4-7 個,數量接近氣候平均值。而根據英國倫敦大學 (UCL) 所發出的預測,則認為今年西北太平洋會有 10 個強颱風,17 個颱風,27 個颱風級以下的熱帶氣旋。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估計今年初旋 (首個熱帶氣旋使本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出現在6月中旬的機會頗高,會使香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熱帶氣旋數目約 4-6 個。

2017風季小結

  • 2017年熱帶氣旋共32個,高於平均值*的28個。
  • 達到颱風級數的有11個,低於平均值*的13個。
  • 熱帶氣旋平均強度為時速109公里,低於平均值*的123公里。
  • 熱帶氣旋總活躍日數為143日,稍低於平均*的150日。
  • 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共7個,其中6個是八號或以上風球,天鴿更為本港帶來10號風球。

* 平均值乃過去17年數據統計
 
總結而言,2017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較不活躍,颱風強度稍弱,但熱帶氣旋形成位置偏西,多生成在菲律賓以東海域,而且隨副熱帶高壓脊引導向西移動進入南中國海,所以熱帶氣旋影響華南沿岸的機會亦顯著增加。
 
原來,2017年東太平洋近赤道的水溫由年初的正距平轉為下半年的負距平,這是拉利娜現象的發生,這與年初預測2017年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完全相反。
 

 
拉利娜現象的其中一種表現,正正是熱帶氣旋形成位置偏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位置亦偏西,也就是先前提及到熱帶氣旋影響華南沿岸機會增加的原因。

2018年風季展望

過去數月太平洋西部及中部水溫較平均高攝氏 0.5 度,東部比正常低 0.5 度,ENSO 屬微弱拉尼娜狀態。

 
數值預報的預測表示今年大部份時間 ENSO 會回復至接近中性的狀態。

  
根據香港天文台在3月中發出的全年展望, 可能進入本港 500 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約 5-8 個,數量稍多於氣候平均值 1 個。而根據英國倫敦大學 (UCL) 所發出的預測,則認為今年西北太平洋會有 9 個強颱風,17 個颱風,27 個颱風級以下的熱帶氣旋。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估計今年初旋 (首個熱帶氣旋使本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可能會在6月上旬出現。而今年使香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熱帶氣旋數目約 5-7 個。

2018風季小結

  • 2018年熱帶氣旋共33個,高於平均值*的29個。
  • 達到颱風級數的有12個,低於平均值*的13個。
  • 熱帶氣旋平均強度為時速127公里,接近平均值*的128公里。
  • 熱帶氣旋總活躍日數為192日,明顯高過平均*的153日。
  • 風季活躍指數是18年來的第三高。
  • 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共6個,其中山竹為本港帶來10號風球。

* 平均值乃過去18年數據統計
 
總結而言,2018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熱帶氣旋形成位置偏東,較多吹襲日本,但到風季後期副熱帶高壓脊較強,熱帶氣旋可以遠征西進闖入南中國海,山竹就是其中一例。
 
自2018年第二季起,太平洋近赤道的水溫一直處於正距平狀態,這是一次弱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這也大致符合以上所說的熱帶氣旋活動模式。

2019年風季展望

西太平洋海平面水溫自去年中起呈正距平狀態,特別是中太平洋附近的水溫較正常高攝氏1度左右。
 

 
根據美國海洋及大氣研究中心(NOAA)的定義,目前南方濤動是處於一次弱厄爾尼諾的週期,而且氣侯數值預報顯示這個厄爾尼諾週期會在未來數個月維持,並且最少延續至秋季。
 

 

 
根據香港天文台發出的全年展望,可能進入本港 500 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約 4-7 個,數量接近正常。而根據英國倫敦大學 (UCL) 所發出的預測,則認為今年西北太平洋風季較正常活躍,可能有 10 個強颱風,17 個颱風及 27 個颱風級以下的熱帶氣旋形成。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估計今年初旋 (首個熱帶氣旋使本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可能會在 6月下旬出現。而今年影響本港以至香港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熱帶氣旋數目約 4-6 個。

2019風季小結

  • 2019年熱帶氣旋共29個,相當於平均值*的29個。
  • 達到颱風級數的有16個,高於平均值*的13個。
  • 熱帶氣旋平均強度為時速141公里,高於平均值*的131公里。
  • 熱帶氣旋總活躍日數為186日,高於平均*的154日。
  • 風季活躍指數是19年來的第三高。
  • 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共5個,但直接為本港帶來較惡差天氣的只有熱帶氣旋韋帕。

* 平均值乃過去19年數據統計

 

總結而言,2019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活躍情況正常,但風暴的平均強度較高。趨向日本及越南的熱帶氣旋偏多,但進入香港 600 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偏少。
 

本年度比較突出的熱帶氣旋是海貝思 (國際編號 1919) 。此熱帶氣旋被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定為超級颱風超過 60 小時,打破 2013 年世紀風暴海燕的紀錄。不過根據多站台評估其強度的平均值來看,海貝思未達超級颱風的強度水平,它持續強盛時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可能僅為時速 225 公里的強烈颱風。

2020年風季展望

自去年尾至今年初,赤道附近海平面水溫略較氣侯平均值為高,香港天文台指出這是一次厄爾尼諾事件,但情況十分輕微,而且目前該區水溫有下降至平均值的趨勢。大多數的數值預報均顯示今個夏季將會是中性情況(非厄爾尼諾或拉尼娜),但到秋冬季時可能發生拉尼娜事件的機會將會增加。
 

 
根據香港天文台發出的全年展望,可能進入本港 500 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約 4-7 個,數量接近正常。而根據英國倫敦大學 (UCL) 所發出的預測,則認為今年西北太平洋風季有過半機會接近或稍低於正常,即可能有 8 個強颱風,15 個颱風及 26 個颱風級以下的熱帶氣旋形成。該報告又指出,今年西北太平洋信風可能會偏強,這意味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強勢,隨了旋生減少外,熱帶氣旋趨向偏西移動的機會亦會增加。不過需要補充的地方是,由於預測沒有顯示在秋季前將出現明顯的拉尼娜事件,故我們相信這些「異常」的情況將不易被察覺,即大致上都是正常的情況。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估計今年初旋 (首個熱帶氣旋使本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可能會在 7 月上旬出現。而今年影響本港以至香港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熱帶氣旋數目約 4-7 個。

2020年的熱帶氣旋去了哪裡?

今年西北太平洋異常安靜,根據 weather.com 的一篇報導,2020年至七月中為止,西北太平洋只有3個熱帶氣旋形成,以客觀量化的氣旋累積能量指數(ACE)計算,這段期間的ACE只有7.4,相對於同期平均的50.2,即只有平時的14%,這是何其異常的一件事!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西北太平洋異常安靜呢?該篇報導指出,分析近兩個月的全球大氣環流形勢,發現太平洋下沉氣流異常強勁,相對於中東地區的上升氣流引異常強勁,有可能是出現了一次拉利娜現象。
 
本站亦嘗試分析七月份全球降水異常,可見一個「西強東弱」的降水極偶子,有可能是反映沃克環流位置異常的情況,亦即是拉利娜現象的一個特徵(參ENSO對熱帶氣旋之影響)。
 

 
我們再收窄一點看看東亞的形勢。從 200 hPa 看,南亞高壓是偏弱的,西伯利亞的西風長波波幅偏強。
 

 
500 hPa 則明顯見到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西伯利亞東部似乎有阻塞高壓的型勢,導致西風波動偏強。
 

 
在正常情況下,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弱勢時期,亦是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熱帶副合帶(季風槽)活躍的時期,熱帶氣旋有較高機會在該區形成。在今年異常的情況下,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高壓南則東風亦強,所以該區渦度減少,擾動亦難以產生。另一方面,越赤道西南氣流亦隨著副熱帶高氣壓的位置偏西而一起西移,這情況也在地面風向量距平分析中反映出來。
 

 
從以下降水分析來看,似乎原本要成為熱帶氣旋食物的水氣都全部輸送到印度尼西亞及華中地區了,也就是說,那些不見了的熱帶氣旋,他們換了形式,變成了印度尼西亞及華中地區的超級暴雨。
 

2020風季小結

  • 2020年熱帶氣旋共22個,明顯低於平均值*的28個。
  • 達到颱風級數的有9個,明顯低於平均值*的13個。
  • 熱帶氣旋平均強度為時速131公里,相當於平均值*的131公里。
  • 熱帶氣旋總活躍日數為117日,明顯低於平均*的153日。
  • 風季活躍指數1.65,反映該年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較不活躍。
  • 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共5個,其中海高斯帶來九號風球,浪卡帶來八號風球。

* 平均值乃過去20年數據統計
 
總結而言,2020上半年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稀少,下半年發展成典型的拉尼娜形勢,熱帶氣旋陸續出現但生成位置偏西,所以較多熱帶氣旋進入南中國海,其影響本港的機會亦略為增加。
 
本年度比較突出的熱帶氣旋是天鵝 (國際編號 2019)
 

 
天鵝憑著其體型細小的先天因素,風暴在良好高空輻散及微弱垂直風切變環境之中啟動了非常有效的二類條件性不穩定機制。天鵝 18 小時內中心最高持續風力增加 100 公里,所謂爆發性增強。天鵝在 11 月 1 日清晨強度達至顛峰,香港天文台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分別評估天鵝中心最高持續風力達時速 140 KTS (260 km/h) 及 170 KTS (315 km/h),從各國評估強度綜合而言,估計天鵝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260 公里的超級颱風,其強度平了 2013 年超級颱風海燕的紀錄。

2021年風季展望

根據美國國家氣象部門的報告,西北太平洋目前是中性情況(非厄爾尼諾或拉尼娜),且預料此情況會在夏季維持,但到秋冬季時可能發生微弱拉尼娜事件的機會將會增加。
 

 
根據香港天文台發出的全年展望,可能進入本港 500 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約 5-8 個,數量較正常略多。而根據英國倫敦大學 (UCL) 所發出的預測,則認為今年西北太平洋風季活躍度與近十年的氣侯平均近似,但較五十年長期平均為低,即可能有 9 個強颱風,15 個颱風及 24 個颱風級以下的熱帶氣旋形成。該報告指出,這個預測是基於數值預報顯示今年第三季西北太平洋可能出現微弱拉尼娜的情況。拉尼娜的其中一個特徵是信風轉強,平均渦度減弱所以減少旋生,但當熱帶氣旋形成後西移橫過南海的機會增加。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估計今年初旋 (首個熱帶氣旋使本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可能會在 6 月下旬出現。而今年影響本港以至香港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熱帶氣旋數目約 5-8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