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北太平洋首個熱帶氣旋出現

今年西北太平洋上首個熱帶氣旋於 2020 年 5 月 10 日(日) 在菲律賓以東海域形成,目前香港天文台評估它是熱帶低氣壓,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對該系統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今年西北太平洋首四個月均未有熱帶氣旋形成,此情況上次出現在 2016 年,那一年要到七月才有熱帶氣旋出現。當年是 1950 年以來最強烈和持久的聖嬰現象剛剛結束後的一年。
 
在今日(5 月 11 日星期一)上午 8 時,熱帶低氣壓集結在在馬尼拉之東南約 1130 公里;即在北緯 8.9 度,東經 129.4 度附近。估計熱帶低氣壓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45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1005 hPa。在過去 12 小時,熱帶低氣壓強度變化不大,並以平均以時速 10 公里向西北移動,漸漸靠近菲律賓。
 

 

 
衛星資料顯示,熱帶低氣壓的低層環流中心完整但薄弱,與系統相關的對流仍然缺乏組織。環境分析顯示,熱帶低氣壓位於垂直風切變微弱,高空輻散頗佳的環境中,風暴預測會經過的區域海水溫度平均在攝氏 28 度以上,各方面因素來說有利於風暴增強。預料熱帶低氣壓未來 72 小時會逐漸增強成為一股熱帶風暴。
  
路徑方面,熱帶低氣壓目前受到它東北面的副熱帶高壓脊引導,向西北移動。移動速度 20 公里以下反映引導氣流較弱。數值預報顯示星期五左右在中緯度西風帶有短波槽東移,700 hPa 層的預報顯示副熱帶高壓脊位置仍然偏東及強度較弱,所以目前預測熱帶低氣壓在菲律賓附近海域轉向偏北移動的機會較大。
 

5月15日700 hPa 層的位勢米預報
 

香港天文台在5月11日發出的路徑預報

01w 過去24小時路徑偏北

位於菲律賓以東海域的熱帶低氣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已給予編號 01w )在今日(5 月 12 日星期二)上午 8 時集結在在馬尼拉之東南約 970 公里;即在北緯 9.8 度,東經 128.8 度附近。估計熱帶低氣壓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每小時 5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1002 hPa。在過去 12 小時,熱帶低氣壓強度變化不大,並以平均以時速 10 公里向西北偏北移動,漸漸靠近菲律賓。
 

 
衛星資料顯示,熱帶低氣壓的低層環流中心完整但薄弱,與系統相關的對流仍然缺乏組織。環境分析顯示,熱帶低氣壓位於垂直風切變微弱,高空輻散頗佳的環境中,風暴預測會經過的區域海水溫度平均在攝氏 28 度以上,各方面因素來說有利於風暴增強。預料熱帶低氣壓未來 24 小時會增強為熱帶風暴,今個星期內更可能會成為颱風。
  
路徑方面,熱帶低氣壓在過去一天的移動路徑較為偏北,移動速度仍然在時速 20 公里以下,反映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弱勢,與之相關的引導氣流亦較弱。昨晚集成數值預報的預測把熱帶低氣壓的轉向位置調東,亦即指出系統可能會在菲律賓一帶轉向,其對本港的威脅不大。
 

5月11日晚上集成數值預報結果

黃蜂過去24小時顯著增強

位於菲律賓以東海域的熱帶低氣壓在昨晚 5 月 12 日(週二) 增強為熱帶風暴,並於今日 5 月 13 日(週三)早上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把其命名為黃蜂( VONGFONG ),國際編號 2001。
 
在今日 5 月 13 日(週三) 上午 8 時,強烈熱帶風暴黃蜂集結在馬尼拉的東南偏東約 880 公里,香港的東南約 1930 公里,即在北緯 11.9 度,東經 128.8 度附近。估計黃蜂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90 公里,陣風可達時速 150 ,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84 hPa。
 
在過去 6 小時,黃蜂呈增強之勢,並以平均以時速 5 公里向西北移動,趨向菲律賓附近海域。而預測在未來 24 小時,黃蜂將繼續呈增強之勢,並以平均以時速 11 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趨向菲律賓附近海域。
 

 

 
衛星資料顯示,黃蜂的相關對流顯著增加,並鞏固到其中心附近發展。黃蜂低中層已呈現眼牆結構,北面及東面外圍則可見高層輻散雲系。環境分析顯示,黃蜂位於垂直風切變微弱,高空輻散良好環境中,風暴預測會經過的區域海水溫度平均在攝氏 28 度以上,各方面因素來說有利於風暴增強。預料黃蜂最快在明早會成為颱風,不過在週末期間卻受到菲律賓地型影響而轉呈減弱趨勢。
 
路徑方面,隨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轉強及略為西伸,黃蜂將在未來兩日轉向西北偏西移動,時速加快至 15 公里。黃蜂會於週末期間再次轉向,橫過菲律賓,然後趨向台灣海峽。
 

黃蜂未來120小時預測數據

香港時間 北緯 東經 強度
(km/h)
等級 趨勢 位置
5 月 13 日(週三) 11 時 11.9 N 128.6 E 96 強烈熱帶風暴
5 月 14 日(週四) 11 時 12.6 N 126.3 E 130 颱風 西北偏西 11 km/h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5 日(週五) 11 時 13.9 N 123.2 E 137 颱風 西北偏西 15 km/h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6 日(週六) 11 時 17.1 N 121 E 115 強烈熱帶風暴 西北 18 km/h 菲律賓附近海域
5 月 17 日(週日) 11 時 20.6 N 122.1 E 96 強烈熱帶風暴 東北偏北 17 km/h 台灣附近海域
5 月 18 日(週一) 11 時 24.5 N 128 E 83 熱帶風暴 東北 31 km/h 沖繩附近海域

平均移動:時速 18 公里
最大強度:時速 137 公里 (颱風)

黃蜂已增強成颱風

黃蜂( VONGFONG,國際編號 2001 )已於昨晚(5 月 13 日週三) 增強為颱風。黃蜂在過去 6 小時迅速增強,並以平均以時速 16 公里向西移動,趨向菲律賓附近海域。
 
在今日(5 月 14 日 星期四 )上午 8 時,颱風黃蜂集結在馬尼拉的東南偏東約 610 公里,香港的東南約 1700 公里,即在北緯 12.1 度,東經 126.2 度附近。估計黃蜂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160 公里,陣風可達時速 27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50 hPa。
 
衛星資料顯示,黃蜂已有一直徑約 200 公里的中心密集雲團區,並一直徑約 20 公里的風眼在當中。風暴規模屬小型熱帶氣旋,北半圓風圈較為廣闊,其平均半徑為颶風圈半徑 40 公里,暴風圈半徑 80 公里,烈風圈半徑 140 公里,強風圈半徑 250 公里。
  

 

 
環境分析顯示,黃蜂位於垂直風切變微弱,高空輻散良好環境中,不過黃蜂卻快將受到菲律賓地型影響而會轉呈減弱趨勢。另一方面,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略為西伸,為黃蜂帶向東風引導氣流,但是中緯度西風帶的短波槽亦正在發展和東移,預料週末期間將大幅削弱副熱帶高氣壓的強度,並改變脊場為南北向型態。
 

圖為5月14日之 500 hPa 位勢米及風場圖
 
預測在未來 24 小時,黃蜂呈減弱之勢,並以平均以時速 15 公里向西北偏西移動,趨向菲律賓。黃蜂在星期六受地型影響顯著,減弱趨勢會加快。黃蜂在星期六較後時間會轉向偏北移動,星期一進一步轉向東北移動,趨向沖繩附近海域。
 

黃蜂正在橫過菲律賓

黃蜂( VONGFONG,國際編號 2001 )昨午(5 月 14 日週四) 達至最大強度,中心最高持續風力一度達時速 170 公里。在接著至今的 20 多小時,黃蜂橫掃菲律賓中部,風暴受地型影響而顯著減弱。最新衛星雲圖所見,黃蜂的風眼和中心密集雲團區都已相繼消失,與風暴相關的對流亦變得鬆散。
 

 
在今日(5 月 15 日 星期五 )上午 8 時,颱風黃蜂集結在馬尼拉的東南約 220 公里,香港的東南約 1350 公里,即在北緯 13.3 度,東經 122.7 度附近。估計黃蜂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120 公里,陣風可達時速 20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60 hPa。
 
預測在未來 24 小時,黃蜂迅速減弱,並以平均以時速 18 公里向西北偏北移動,繼續橫過菲律賓。
 

黃蜂減弱並將在海上消散

黃蜂 (英文名 VONGFONG ,國際編號 2001 ) 已在今日 (5 月 16 日 星期 六 ) 清晨減弱為熱帶風暴。
 

 
在上午 8 時,熱帶風暴黃蜂集結在馬尼拉的西北偏北約 340 公里,香港的東南約 830 公里,即在北緯 17.4 度,東經 120.2 度附近。估計黃蜂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7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4 hPa。
 

 
預測在未來 24 小時,黃蜂繼續減弱,並以平均以時速 14 公里向北移動,趨向台灣附近海域。黃蜂將在未來兩天內在海上減弱消散。

2020年風季展望

自去年尾至今年初,赤道附近海平面水溫略較氣侯平均值為高,香港天文台指出這是一次厄爾尼諾事件,但情況十分輕微,而且目前該區水溫有下降至平均值的趨勢。大多數的數值預報均顯示今個夏季將會是中性情況(非厄爾尼諾或拉尼娜),但到秋冬季時可能發生拉尼娜事件的機會將會增加。
 

 
根據香港天文台發出的全年展望,可能進入本港 500 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約 4-7 個,數量接近正常。而根據英國倫敦大學 (UCL) 所發出的預測,則認為今年西北太平洋風季有過半機會接近或稍低於正常,即可能有 8 個強颱風,15 個颱風及 26 個颱風級以下的熱帶氣旋形成。該報告又指出,今年西北太平洋信風可能會偏強,這意味著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強勢,隨了旋生減少外,熱帶氣旋趨向偏西移動的機會亦會增加。不過需要補充的地方是,由於預測沒有顯示在秋季前將出現明顯的拉尼娜事件,故我們相信這些「異常」的情況將不易被察覺,即大致上都是正常的情況。
 
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估計今年初旋 (首個熱帶氣旋使本港發出熱帶氣旋警告) 可能會在 7 月上旬出現。而今年影響本港以至香港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熱帶氣旋數目約 4-7 個。

熱帶低氣壓料增強並於週日最近本港

位於菲律賓中部的熱帶擾動於今日(6 月 12 日星期五)清晨增強為熱帶低氣壓並進入南中國海,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編號 02w。在上午 11 時,02w 集結在馬尼拉的西北約 230 公里,香港的東南約 900 公里,即在北緯 15.9 度,東經 119.5 度附近。估計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55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7 hPa。
 
預料 02w 在未來 24 小時呈增強之勢,並以平均以時速 20 公里向西北移動,趨向南海北部。
 

 

 
衛星資料顯示,02w 位於活躍季風槽內,對流低層環流中心上此消彼長,但仍缺乏組織。環境分析顯示,02w 位於垂直風切變微弱,高空輻散頗佳的環境中,加上低層季風氣流帶來良好水氣供應,各方面因素來說有利於風暴增強。預料 02w 會在星期日登陸前增強成強烈熱帶風暴。
 
路徑方面,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作為引導 02w 移動的天氣系統,預料未來兩三日高壓脊強度及型態穩定;在東南氣流引導下,02w 將平均以時速 20 公里向西北移動,趨向廣東沿岸。按目前預測路徑,02w 將會於 6 月 14 日(週日) 早上在香港以西 300 公里內登陸。
 

 
參考到各數值預報的預測,歐洲中期預報中心的預測相對於其他數值預報高估了 02w 的最大強度,但它們都傾向指出 02w 會發展成一個較為細小的風暴,而且強雨帶集中在其南面。另一方面,香港將會進入 02w 的危險半圓,這點都應該納入天氣預報的考慮範圍。
 

6月11日數值預報對香港天氣作出的預測
 

6月11日歐洲中期預報中心數值預報對 02w 雨帶分佈作出預測
 
本站預料 02w 明日(6 月 13 日星期六)較後時間開始對本港的天氣構成影響,星期日清晨時份風力達強勁水平(香港風力指數達時速 23-30 公里),即預料本港普遍吹清勁東轉東南風,離岸及高地吹強風。降雨方面則預料星期日普遍地區會錄得 30 mm 的雨量紀錄。
 
02w 登陸後,活躍的西南季風會持續為本港帶來清勁風力及局部地區性大雨。預料天氣要去到下週中期才會好轉。

鸚鵡逐漸增強並靠近本港

熱帶低氣壓 02w 已於昨晚(6 月 12 日星期五)增強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把其命名為鸚鵡( NURI ),國際編號 2002。
 
在今早 8 時,熱帶風暴鸚鵡集結香港的東南偏南約 480 公里,即在北緯 18.3 度,東經 115.9 度附近。估計鸚鵡的中心最高持續風力為時速 70 公里,陣風可達時速 110 公里,中心附近最低海平面氣壓約為 991 hPa。預測在未來 24 小時,鸚鵡呈增強之勢,並以平均以時速 22 公里向西北移動,趨向華南沿岸。
 

 

 
環境分析顯示,鸚鵡所在區域的垂直風切變轉強,但上空南流輻散良好。衛星動畫所見,對流持續在鸚鵡的低層環流中心上此消彼長,但仍缺乏組織。風場分析顯示,鸚鵡的渦場範圍稍為擴大,東半圓因副熱帶高氣壓的梯度效應而顯得更廣闊,該區風速也較大。由於垂直風切變限制環流組織和鞏固,二類條件性不穩定機制未能有效在風暴中心附近啟動,所以現時預測鸚鵡在登陸前的發展空間相當有限,最多只能增強至強烈熱帶風暴下限水平。
 

 
路徑方面,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作為引導鸚鵡移動的天氣系統,預料未來兩三日高壓脊強度及型態穩定;在東南氣流引導下,鸚鵡將平均以時速 22 公里向西北移動,趨向廣東沿岸。按目前預測路徑,鸚鵡將會於明日 6 月 14 日(週日) 早上在香港以西 200 至 300 公里間登陸。
 

 
本港今日日間已偶爾受到鸚鵡外圍雨帶影響,有零散驟雨,不過境內風力並未增強。
 

 
本站預料今日較後時間本港風力將漸漸增強,星期日午夜前後風力將達強勁水平(香港風力指數達時速 25-32 公里),即預料本港普遍吹清勁東轉東南風,離岸及高地吹強風。降雨方面則預料星期日普遍地區會錄得 20 mm 的雨量紀錄。

鸚鵡掠過本港風力轉強

在晚上 8 時,熱帶風暴鸚鵡集結在香港以南約 220 公里,即在北緯 20.3 度,東經 114.2 度附近,預料向西北移動,時速約 22 公里,橫過南海北部,趨向廣東西部沿岸。
 

 

 
鸚鵡今晚將最接近本港,預料會在香港西南面 150 公里外掠過。鸚鵡的風暴直徑估計約為 360 公里,東半圓半徑 250 公里,風暴尺度屬中型熱帶氣旋。本港現時已受到鸚鵡的強風圈影響,南面離岸水域普遍受強風影響,境內則受清勁東風影響。反映香港普遍風力的香港風力指數晚上已達至時速 28 公里的強勁水平,隨著鸚鵡掠過,預料本港的風力在午夜前後可能會進一步增強,風勢要直到明日日間才會緩和。